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李心潔18年後回歸香港之旅、親寫一封給香港的情書 照片提供 /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金馬影后」李心潔三度辦畫展,首度移師香港,將18年前在香港生活7年的人生重要旅程,化作20多幅圓形畫作,以道地的香港小吃為靈感,親選經典港點「糖不甩」點題,帶領觀眾走進藝術家李心潔在香港的暖心回憶,感受那份純真無邪、不分年齡的童心溫暖。在即將開展之際,李心潔特別寫了一封給香港的情書,送上宛如孩童般真摯的愛。此外,在開展次日知名導演林奕華與李心潔將進行一場深度對談,剖析李心潔的藝術世界,引領觀眾感受每幅畫作的真摯情感。
李心潔第三《糖不甩 Childtopia》 個人藝術展、首度移師香港 照片提供 /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藝術展的中文名「糖不甩」是李心潔親自命名,用香港家喻戶曉的甜點,圓潤的糯米球如同系列畫作中可愛的圓形孩童臉譜。糯米球表面黏著甩也甩不掉的花生糖粉,象徵著永駐每個人內心的童真,帶出無論年齡多大,每個人都應保有這份純真的初心。而英文的命名也同樣有巧思,「Childtopia」將「Child」(孩童)與「Utopia」(烏托邦)結合,用來表達在喧囂的成人世界中,為觀賞者創造一個回歸純真、尋找內心平靜的童心樂園。兩種語言的命名都巧妙呼應著核心主題:無分年齡,童心是每個人永恆的烏托邦。
經典港式點心「菠蘿包」呼應主題 照片提供 /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糖不甩》圓形系列畫作,都是以香港人熟悉的地道小吃為靈感,巧妙地將「菠蘿包」、「薑汁撞奶」、「碗仔翅」等經典甜品與街頭美食,變成一幅幅充滿情感的藝術創作;每一幅畫當中都藏有李心潔對香港生活的熱愛與態度,它們的圓形構圖不僅象徵著團圓與完整的美好寓意,也與「糖不甩」圓潤的糯米球主題標語互相呼應。
道地香港街邊美食「碗仔翅」帶出香港生活點滴 照片提供 /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在展覽開幕前,李心潔特別寫了一封信給香港觀眾。她在信中深情回憶了2001年至2007年在香港生活的美好時光,從茶餐廳的A餐、灣仔的艇仔粥,到在銅鑼灣街頭聆聽大樹,這些日常點滴都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而她一直把這份香港時光深藏心底,帶進未來的每個日子裡。這封信不僅道出了她對香港的深厚情感,也闡述了《糖不甩》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希望將這份童真而真摯的愛送給香港。
港式經典甜品「薑汁撞奶」與主題相互輝映 照片提供 /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糖不甩
2001-2007年,我在香港居住。
這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和深刻的一段旅程。
從小看香港電影長大到參與香港電影演出,對我而言是不可思議的連結。我在這片土地上踏踏實實生活了七年,學會說廣東話、結交了無數知己好友、到街角的茶餐廳去吃A餐、到灣仔的「知粥常樂」去吃艇仔粥;為了角色,搭一個小時地鐵去學小提琴、站在銅鑼灣道路旁聽大樹說話、數著「噠噠噠」的機器聲過人行道、在南丫島騎腳踏車、冬日裡在街上的「車仔」小攤買一碗熱騰騰的生炒糯米飯。
這些日常裡的幸福烙印了我在香港的足跡。
離開香港18年後,我帶著自己的作品回來這裡。
取名「糖不甩」是因為這是香港眾人皆知的甜點,它是圓形的糯米球粒,就像這個系列的圓形孩童臉譜。
而糯米球表面上黏著甩也甩不掉的花生糖粉,就像永駐在我們心中的童真。那份無價的「童真」即是初心也是一片內心深處的淨土。
透過「糖不甩」系列作品,我想把一份童真般真摯的愛送給香港。
by Sinje LEE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李心潔首度移師香港 第三度辦個人藝術展 親寫一封給香港的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