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市民114年整合性健康篩檢啟動記者會今(2)日於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舉行,由副市長林瑞彥、衛生局長廖育瑋、多位議員、里長及六家醫院代表共同宣布開跑,服務對象為設籍嘉義市30歲(含)以上市民。今(114)年新增三項檢查,(1)胃癌篩檢,(2)攝護腺癌篩檢異常者加做游離型攝護腺特定抗原,(3)失智症的AD8篩檢問卷,及擴大服務年齡30至39歲市民每5年可檢查1次。籲請符合資格的市民持身分證及健保卡至聖馬、嘉基、嘉榮、部嘉、陽明及慶昇等6家醫院接受服務。

林瑞彥表示,嘉義市自96年開始辦理市民整合性健康篩檢,結合轄內6家績優醫院,提供市民癌症及慢性病篩檢服務,每年邀請專家檢討篩檢結果、滾動式調整篩檢項目。感謝參與提供服務的六大優質醫院及國民運動中心,也謝謝議會一直以來給予的支持,更是感謝各位里長為市民的健康協助宣傳。

林瑞彥分享依據112年國健署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癌症為十大死因之首、另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十大死因也占了約六成,也呼籲民眾透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以減少癌症等重大疾病對壽命的影響。林副市長也提到,今年嘉義市加強肝癌、攝護腺癌及胃癌等項目的篩檢,並鼓勵市民把握名額,積極參與,為自己與家人多一層健康保障。
衛生局長廖育瑋說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2年嘉義市的胃癌標準化死亡率為十大癌症第8名,顯示其對市民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預計明(115)年將胃癌納入第六癌篩檢,嘉義市提早於今(114)年就為45-74歲符合大腸癌篩檢者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共提供5,000個篩檢名額,若篩檢為陽性,可接受治療或經醫師評估後再進一步做免費無痛胃鏡檢查。

廖育瑋補充,另因慢性病的好發年齡有下降趨勢,嘉義市擴大服務30至39歲族群,提供每5年1次的定期篩檢服務,檢查項目除了B、C型肝炎,還有甲型胎兒蛋白,它是一種肝癌腫瘤標記,如果數值偏高會再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腫瘤。廖育瑋局長也提到,今年也延續往年政策和國民運動中心合作提供免費運動體驗卷以及舉辦握力比賽等,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代表,也是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肝科陳柏岳醫師說明,9成的胃癌患者都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感染胃幽門桿菌者發生胃癌的機率是未感染者的6到10倍,因此利用糞便檢查進行未侵入性的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可以即早發現罹癌的風險,若經檢查被感染也不必驚慌,無論有無症狀皆可經醫師評估安排胃鏡檢查,或接受口服抗生素7至14天的除菌治療,以降低胃癌發生率。

衛生局說明,攝護腺癌111年發生人數已躍升為男性癌症第3位,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可作為早期偵測攝護腺癌的工具,惟PSA 值升高,不代表一定是攝護腺癌,為提高判斷的正確性,今年為PSA值≧4ng/ml者加做游離型攝護腺特定抗原(Free PSA)檢查,提供泌尿科醫師多一項判斷工具。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失智症者快速增加,今年的整篩65歲以上長者將填寫失智症AD8問卷,若AD8問卷總分數≧2分需通報本市失智共照中心並轉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協助確診。

今日記者會邀請75歲鄭先生及77歲張先生分享,以自身經驗鼓勵大家篩檢及呼籲定期追蹤的重要性。2位病友的主治醫師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陳詩典醫師及聖馬爾定醫院羅清池醫師也補充專業說明,他們都是B、C肝篩檢時發現B肝,之後在醫院治療及定期追蹤,即使發現1公分左右的小型肝癌,接受微創電燒治療成功,狀況良好生活品質佳,都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前國家根除C型肝炎辦公室流行病學研究組組長,目前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顧問級主治醫師盧勝男教授談到,台灣的肝癌篩檢就是透過B、C肝篩檢,找到肝癌高危險群,提供患者每六個月定期追蹤,接受腹部超音波及胎兒蛋白檢測,一旦發現肝炎活性或發現肝癌,都可以在健保給付下接受適當治療。盧教授呼籲,市民應多加利用健康篩檢,陽性患者務必定期追蹤,早期診斷適當治療,才能改善肝癌病患的預後。

衛生局表示,為使資源有效運用,符合成人預防保健資格的市民應搭配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健康篩檢項目」,其餘檢查項目使用「市民整合性健康篩檢項目」一起完成檢查,使資源整合發揮最大效益。經費有限,用完為止,請市民朋友提早篩檢。歡迎市民朋友多加利用「網路預約」機制(https://imsr.cichb.gov.tw/ ),篩檢前48小時線上預約,依約定時間前往檢查,人潮分流,縮短候檢時間。如為114年新遷入、持居留證之市民,尚無法利用線上預約,請改撥打電話至服務醫院預約。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嘉義市健康篩檢開跑 擴大至30歲以上市民 提供六院服務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