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陷危機 張榮恭: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兩岸陷危機 張榮恭: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兩岸陷危機 張榮恭: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中國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29日出席和平之旅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表示,台灣與大陸不是衝突就是和解,不是對話就是對抗,不是和平就是戰爭,就這兩種選擇。國民黨是在野黨要去思考這個問題,希望黨的主事者看到這個情形要深入思考,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他並指出,台灣官方沒有因應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是現在的危機,希望國民黨主事者看到這個情形要深入思考,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29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和平之旅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張榮恭在會中做上述表示。

2005年4月26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等一行近70人由台北啟程,展開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2005年4月29日,連戰與時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歷史性的會見,這是自1945年之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會後雙方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作出“三點體認”,五個“促進工作”。

張榮恭2005年陪同連戰訪問大陸,他透露在出發前一天,陳水扁主動表達要與連戰通電話。連主席接受通話,雙方通話,陳水扁第一句話說,連主席您辛苦了,此行很有意義。“如果兩岸現在要對話,現在執政者會這樣嗎?”就只講這件事對比。陳水扁用總統身份做出一些叮嚀,但是最後還是說祝此行能夠順利圓滿,現在這個場景在台灣不會出現了。當時獨派很多干擾,扁會這樣表態,背後當然有美國壓力,而之後兩岸春節包機,陳水扁也接球了。

張榮恭回憶起20年前,連戰主席訪問大陸八天七夜,就像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也是到大陸訪問八天七夜定義是改變世界。連戰訪問大陸改變兩岸關係,也改變國共關係。兩岸關係當時情勢在2003年、2004年,陳水扁當時是宣布法理台獨時間表。提到2006年要完成新“憲法”制定,2008年卸任要公布新憲法,扁提出台獨時間表,大陸2005年3月提出反國家分裂法,明確寫明三種狀況大陸用非和平方式因應,一,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二,發生台灣可能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張榮恭29日出席和平之旅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中評社)
他指出,2005當時兩岸關係處於對決狀態,連戰訪問大陸,台灣民意發現,原來台灣還有另外的一種選擇。美國對扁壓力,讓兩岸免除緊張壓力。一直到2008馬英九當選,改變國共關係。中國現代史圍繞在國共關係合作又鬥爭,一直到兩岸分治,兩岸領導人見面就是連戰這趟訪問。

他也說,如果把當時狀態,放在現代來想兩岸關係危急,執政是民進黨我們要怎麼辦,是現在國民黨主事者要好好思考。

張榮恭提到,連戰當時部署是2005年推動兩岸春節包機,雙向對飛、多點起駕,不經停港澳、直飛台灣,當時國民黨不是執政黨,我們推動春節包機,後來是扁政府接了這個球,國民黨是促成兩岸包機直飛。

他表示,2005年3月21日中國大陸通過反國家分裂法,3月26日陳水扁發起反反分裂法示威遊行,但是3月28日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登陸訪陸。放到現在來看,民進黨政府發動這麼大遊行,反制大陸,中國國民黨敢不敢踏出這一步,江丙坤的動作非常重大,是江丙坤之後才有連戰訪問大陸。

張榮恭表示,連胡雙方正式會談兩黨各有十人,連主席先介紹台灣意識,先民從中國大陸來說台灣,當家作主意志很強。因此胡錦濤回應說尊重台灣人民愛鄉、愛土情懷與當家作主,兩岸如果不見面一直喊對等尊嚴,全世界沒有看得到,有接觸才有對等尊嚴可言。

他也說,連胡會後提出五項願景,第一項是促成兩岸復談,但陳水扁沒有接這個球。固然連戰訪問大陸,有觀點認為是孤立陳水扁,但是也給扁提供機會,但扁沒有接球,一直到馬英九上台兩岸才復談。而關於和平問題終止敵對狀態,包括建立互信機制,到現在是還沒有做。但是馬執政沒有互信機制,但是有兩岸軍事互信默契,就沒有軍機繞來繞去問題。兩岸和平協議也沒有簽署,但是有和平的事實,馬英九執政經貿互信互利,就是簽署ECFA。

張榮恭表示,台灣要有國際空間一定要跟中國大陸取得默契,“美國國務院一再聲明,一點用處都沒有”。很可惜2017年之後,國民黨個人因素,沒有國共高層對話,也沒有經貿對談。

他強調,跟大陸不是衝突就是和解,不是對話就是對抗,不是和平就是戰爭,就這兩種選擇。國民黨在野黨要去思考這個問題,關鍵時候要給台灣人民另外一種選擇,這種思考平常就要著墨,不能等大選臨時抱佛,那一點用處都沒有。每個國家都要處理兩岸關係,沒有一個不用的,因為我們台灣政府沒有因應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是現在的危機,希望黨的主事者看到這個情形要深入思考,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兩岸陷危機 張榮恭:讓台灣有一個和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