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即將於4月13日開幕,這是世界博覽會近200年歷史裡,日本第3次、也是大阪第2度拿下主辦權,同一城市舉辦2屆,堪稱史無前例。
走進占地155公頃,約15個台北大巨蛋、投入4000億日圓(約880億新台幣)的現場,有上百棟建築物聳立,不少接近完工的建築物仍搭起圍籬與三角錐,做最後衝刺。
這次世博舉辦地——夢洲,原本是一片距大阪市中心10公里的海埔新生地,70年代填海而成人工島,卻因2008年日本申奧未成,開發陷入停滯,淪為「負遺產」。直到2018年大阪2度取得世博主辦權,夢洲車站重啟開發計畫,這塊荒廢之地才算抓到翻身機會。
背後重要推手之一,正是大阪世博會場營運總製作人石川勝,早在2005年的愛知世博,他就擔任「首席製作人輔佐」;2010年上海世博,他也是「日本館機器人展會製作人」,負責規畫館中展示的機器人。
石川勝邊走邊介紹整個會場的分區,八個生命主題展館、森林綠化區、未來生活區、外國展館區、未來生活區等。「在這麼多展區與展館中,我想深入介紹的展館,是未來生活區。」石川勝微笑地推薦。
世博最重要的是,預測未來這個世界會有什麼新的趨勢發展。石川勝認為,「如果什麼都不做,可能要10年才能實現;但如果在世博中展示了,可能5年內就能落地。」
2005年,愛知世博展示的機器人,如今普遍出現在工廠、餐廳、超商;當年首展的燃料電池巴士,已在韓國首爾、日本大阪、東京上路;1970年,大阪世博向世界亮相手持電話、免治馬桶、視訊電話、單軌列車等,如今人手一支手機,坐在單軌電車上通勤愜意通話……。
55年後的大阪,再度舉辦世博,今年將展示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空中飛車、複製細胞、仿人機器人、空中碳捕捉等酷科技。
「空中飛行車」就是其中一項,也將是首次向全世界展現的技術,參觀者可實際看到飛行車在兩地點起降、升空移動。飛行車可供兩人乘坐,最高時速100公里,預定2026年後取得日本的型式認證(車輛認證)。
「我們也提供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氫能船,將從大阪市中心中之島出發,經過環球影城,直達世博會場。」石川勝興奮地說,和一般柴油船相比,氫能船少了「嗒嗒嗒」惱人的震動聲,也沒有黑煙,安靜、環保,稱得上是日本發展氫能交通的成績單之一。
台灣也沒缺席這次世博會,透過玉山數位科技名義,以「TECH WORLD館」參展,設定「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的主題。場館外觀以高聳群山為靈感,象徵台灣豐富的人文與自然生態。建築立面則採用可回收的金屬建材,能隨自然光的照射,產生多彩的折射變化。
館內設有「生命」、「自然」、「未來」主題劇場,呈現台灣生態自然,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像。訪客進到館內,將全程配戴智能手環,透過AI演算法生成個人參觀數據,同時推薦個人專屬的台灣觀光行程。
運籌5年,終於迎來開幕的一刻,石川勝表示,「看一次世博,只是短暫的體驗;參與世博,卻是一生的記憶。」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7czhll)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76期)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大阪世博搶先直擊!飛行車、氫能船…會場總舵手:我如何讓一個海上荒島,翻身成世博舉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