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近期天氣持續濕熱,為蟑螂等病媒提供理想環境,「小強」活動頻率明顯上升!針對居家環境的蟑螂問題,臺北市環保局彙整「防蟑三寶」,提供民眾有效的防治方式,一為「杜絕棲息地」—保持環境乾燥整潔,減少雜物堆積,有效防止蟑螂滋生繁衍;二為「加蓋防堵入侵」—使用排水孔蓋,修補封閉牆角縫隙、避免蟑螂自外部入侵;三為「使用居家殺蟑藥」—選用環境部登記核准的一般環境用藥殺蟑藥,並依產品標示正確使用,以達最佳防治效果。

為防範病媒傳播風險,環保局自5月起,各里公共環境噴藥頻率已由每3個月1次提升為每2月1次,以抑制病媒密度,然而蟑螂這類具有高度隱匿性與繁殖力的害蟲,常潛伏於居家環境中,牠們行動快速且適應力強,可透過碰觸食物或器具散播病菌,環保局提醒市民,唯有在自家環境中落實自主清潔,時刻實施「防蟑三寶」,才能有效預防蟑螂來襲。
居家蟑螂繁殖力強,通常於夜間活動。有趨觸性,喜歡躲藏在隙縫。成蟲有翅膀,但通常不會主動飛行,以爬行為主。常見種類有4種,體型最大的是美洲蟑螂與澳洲蟑螂,偏好潮濕環境,常見於排水溝、污水池、化糞池、垃圾堆與廚房等處。體型小的是德國蟑螂與棕帶蟑螂,是最常見的室內蟑螂,藏匿於廚房、櫥櫃縫隙、電器背後等。
環保局呼籲,病媒防治從生活做起,將「防蟑三寶」融入日常清潔工作,並特別留意蟑螂容易藏匿之處,主動清除孳生源,才能真正防堵害蟲入侵與繁衍,打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