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加速推動都市

謝國樑接待日本自

確保水路順暢 中

新北記者友好交流

Contact Info

  • ADDRESS: Street, City, Country

  • PHONE: +(123) 456 789

  • E-MAIL: your-email@mail.com

  • Home  
  • 未來迴響—-當藝術與科技相遇
- 合作媒體

未來迴響—-當藝術與科技相遇

中國杭州2025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10月18日下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 […]

未來迴響----當藝術與科技相遇

中國杭州2025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10月18日下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杭州)藝術與科技國際雙年展在杭州餘杭美術館開幕。作為第三屆「良渚論壇」期間舉辦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匯聚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160餘位(組)藝術家、科學家等創造者創作的作品,通過主題展覽與文明對話深化交流互鑒,呈現技術迭代進程中文化生態的重構軌跡和未來圖景,展示浙江踐行文化建設「八項工程」20年來,在數字文化、藝術科技融合領域的創新成果,回應「文明重光——文化遺產與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主題。

未來迴響----當藝術與科技相遇

雙年展以「技術迭代中的文化生態重構」為主題,以「聯結·具身交互」「共生·數字教育」「猜想·生態重構」「宣言·哲學追問」四大核心版塊,展開「天地人機」的對話:在具身交互中感知人機與世界的聯結;在數字教育中滋養人文與科技的共生;在生態重構中激發對技術與境域的猜想;在哲學追問中反思價值與倫理的邊界。

回溯文明的「山脊」

步入展廳,《玉琮王》頂天立地,溝通蒼穹。這件來自杭州國家版本館的數字非遺展品運用數字化技術,對以良渚玉琮為代表的珍貴實體版本進行內容挖掘和數字化演繹。由中國美術學院劉益紅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團隊聯合打造的《中國恐龍計劃|編號20241123》以尤海魯團隊對雲南早侏羅世蜥腳型類新標本的實證研究為基礎,通過田野尋訪、μCT 掃瞄、地層標記、數值模擬與算法描摹,把古生物學「硬數據」轉譯為可感知的「圖像一空間」,經由「恐龍」拓維文明尺度、重估人類紀在生命圖景中的新局面。

共赴人文與科技的山巔

「三體計算星座」是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夥伴合作共建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通過打造面向全球開放的科技創新合作平台,從而實現將人工智能送往太空。由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創作的虛擬仿真交互裝置《深海智能無人潛航器》是一種集機動性、多功能與廣闊機動範圍於一體的深海科學考察智能裝備能為深海科考提供堅實支撐。展覽中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對前沿技術與媒介的探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新媒體藝術家扎克·利伯曼的作品《每日速寫》通過實時捕捉觀眾的手勢、聲音與面部表情,以此驅動抽像動態圖形生成,編程語言轉化為身體可觸的表達媒介,把日常代碼練習向公眾開放,成為公眾可感、可參與的具身體驗,彰顯技術生成過程中的即時視覺詩意。在芬蘭藝術家格倫倫德·尼蘇寧的作品《軌道》中,一個直徑為35厘米的不銹鋼球,在圓形的不銹鋼軌道上依靠重力和摩擦力而非推拉的外力實現永動。通過機械裝置的作用,球體獲得不同速度,從而形成持續往復的運動與光影,喚起大眾對身邊日常之物的感知力。

1019日,中國·杭州藝術與科技國際研討會於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舉行。本屆研討會以技術迭代中的文化生態重構為核心議題,旨在構建跨學科的前沿對話,探索人文精神的全新坐標,呈現多元共生的未來圖景。研討會從跨文化、跨領域、跨學科的視角出發,匯聚全球學術智慧,邀請國內外高校及社會各界之藝術家、科學家、設計研究者、教育實踐者、商業領導者等,共饗學術成果,分享創新經驗,發起未來倡議。

在這些藝術行動中,藝術家們從中國向世界出發,對四大文明古國與世界文明現場探源。此刻,這些藝術行動又重新於良渚交匯,營構為一個超越時空的閉環。我們在此見證,藝術與科學如何殊途同歸,並在永恆的循環中開啟下一次偉大的攀登。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8日。

 

關於我們

最專業的 668Enews 新聞網網站,提供網路新聞平台,讓公司品牌曝光!

新聞媒體|廣告合作|專案口碑行銷

SEO優化|影音新聞|記者會活動

Quick Link

聯絡LINE ID : @156nlrqe

加LINE好友 : https://lin.ee/r2ghmBz

客服信箱 : 668enews@gmail.com

最新新聞

Skylin

張信哲楓葉季

© Copyright 2025, 668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668ENew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