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從營養師到異國媳婦,她用娘惹糕、椰漿飯與沙爹,把鄉愁化為美食,成為串起文化交流與自我存在感的「幸福手作」。
記者 游宏琦/高雄專訪報導
「食物,不只是填飽肚子,它是連結家鄉、朋友與生命價值的橋樑。」
41歲的黃慧珍(Cherrie),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詩巫。她原本是生物科技系畢業的營養師,如今卻在台灣高雄的市集裡,用一層層手工蒸製的娘惹糕,承載著鄉愁與文化。她的故事,不只是異鄉打拼的寫照,更是新住民女性在台灣重新找尋自我定位的縮影。

【異國婚姻:從叛逆女孩到異鄉人妻】
年少時的黃慧珍,因為叛逆與堅持,選擇遠赴吉隆坡求學,修讀生物科技。畢業後,她憑著學歷順利進入直銷公司,擔任營養師與講師,事業一度順風順水 。
命運的轉折點,是她在職場上遇見來自台灣的幹部。雖然身邊同事與家人都反對,她仍義無反顧與對方交往,最後結婚並選擇隨夫來台 。
「當時覺得愛情能夠跨越一切,沒想到真正的挑戰,是來台灣後生活與責任的壓力。」她說。

【為了孩子:帶球來台,重新開始】
2017年,她懷孕7個月時毅然搭機來台,讓孩子在台灣出生。這一決定,象徵她正式成為新住民媽媽的開始 。
「來台後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娘家依靠,經濟上也拮据。」她回憶。起初,她在直銷公司與化妝品代工廠任職,但固定薪資不足以應付龐大的家庭開銷 。
於是,她選擇把「思鄉」化為「副業」──開始製作馬來西亞傳統美食,成立「Cherrie幸福手作」。

【幸福手作:用鄉愁蒸出文化的味道】
2023年,她正式成立品牌,專賣手工馬來西亞美食:
這些料理,不僅填補家庭經濟,更成為她與其他馬來西亞新住民交流的「文化橋樑」 。許多同鄉顧客常一邊購買,一邊聊起家鄉故事,讓她不再感到孤單。
Cherrie幸福手作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FvcdH8Fg/?mibextid=wwXIfr
【市集人生:辛苦與驕傲並存】
市集帶來的並非全是光鮮亮麗。凌晨備料、半夜蒸糕,遇到人潮不足時,辛苦製作的食物只能丟棄,讓她心疼又無奈 。
「我們的新住民攤商常常是活動的『陪襯』,主辦單位事後拍照很漂亮,但前期宣傳不足,客人不來,我們只能自吞損失。」她直言。
即便如此,她仍堅持。「雖然辛苦,但市集給了我快樂與存在感。如果沒有這份事業,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

她也逐步拓展到臉書預約與宅配,讓「幸福手作」突破市集限制,走進更多家庭的餐桌 。
【家庭拉鋸:堅強女性的日常】
清晨六點起床,準備早餐、帶孩子上學,下班後再趕著製作食材──這是黃慧珍的日常 。先生偶爾會到市集幫忙烤或炸,但大部分備料與烹調仍落在她身上 。
「他總說要量產、加盟、擴張規模,但我知道現實不可能。我堅持手作,因為這就是『幸福手作』的靈魂。」她笑著說 。
同時,她也努力教育孩子認識母親的文化背景。「我常告訴孩子:媽咪是馬來西亞的,這些食物與故事,就是我們的根。」
【結語:異鄉,也能蒸出幸福】
從營養師到異國媳婦,再到市集攤商與文化推廣者,黃慧珍的人生故事,是新住民女性在台灣奮力自立的縮影。
她用雙手揉進鄉愁,以蒸氣化開距離,把馬來西亞的味道端上台灣的餐桌。那不僅是一份副業,更是她找到自我、連結文化與人群的方式。
「沒有人生來容易,但只要真材實料,生活就能蒸出幸福的滋味。」黃慧珍說。
《聲明》
「墨新聞《新住民在台灣》系列報導」為墨新聞與高雄市菁英飛雁創業育成協會共同合作完成;本篇受訪個案由該協會推薦,經當事人同意採訪與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