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加速推動都市

謝國樑接待日本自

確保水路順暢 中

新北記者友好交流

Contact Info

  • ADDRESS: Street, City, Country

  • PHONE: +(123) 456 789

  • E-MAIL: your-email@mail.com

  • Home  
  •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 綜合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分享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 […]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分享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數句,道出人在佳節時,對故鄉與親人的無盡思念。

重陽節原本便承載著登高、祭祖與思親的文化意涵。即使杜甫在《登高》詩中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也表達了生命無常與身世飄零的感慨,但落葉終究歸根,寄寓了中華文化深植人心的歸屬觀念。

北市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台是絕佳賞月秘境(北市府資料照)

中秋重陽:團圓與慎終追遠

無論重陽還是中秋,都是家庭團聚、慎終追遠的重要節日。中秋夜舉家團圓,不僅是分享團圓之樂,也可能在親人間意外解決彼此的困難。

張九齡在《望月懷遠》感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便是藉明月寄情,表達對親友的思念。這些詩句不僅是文學,更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家族、祖先、團圓」的核心價值。

中秋月圓人團圓(北市府資料照)

認同迷惘:世代間的文化斷層

然而,當前臺灣社會部分年輕世代對於自身文化與歷史認知,卻存在偏差與模糊。部分教材甚至可能淡化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使學生在面對「我從何而來」的問題時顯得迷惘。

近年來,一些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直言「我是中國人」,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語言禁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提醒人們: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文化與血脈的連結並不會因爲外在氛圍而消失。

大陸發展:刻板印象的轉變

另一方面,大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讓許多親自走訪的人對其現代化程度有別於既有印象的體會。交通、城市建設以及經濟成就,使不少人重新思考兩岸差距與未來走向。這種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臺灣民眾對「落葉歸根」與「尋根」的再認識。

文化自覺與身份省思

隨著中秋與重陽的接踵而至,如何在節日中找回與家人團聚、與祖先連結的文化記憶,值得深思。身為中華文化的一份子,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究竟來自何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關於我們

最專業的 668Enews 新聞網網站,提供網路新聞平台,讓公司品牌曝光!

新聞媒體|廣告合作|專案口碑行銷

SEO優化|影音新聞|記者會活動

Quick Link

聯絡LINE ID : @156nlrqe

加LINE好友 : https://lin.ee/r2ghmBz

客服信箱 : 668enews@gmail.com

最新新聞

廣達「游於藝

臺北大巨蛋民

© Copyright 2025, 668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668ENews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