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連日豪雨暫歇,中部天氣轉晴,台中市政府加速推動災後復原,台中市長盧秀燕今(6)日指示副市長鄭照新召開跨局處災後復原會議。鄭副市長表示,雖然台中相較南部災情輕微,但市府積極處置,跨局處啟動五大措施,包括加速山區邊坡保護與道路修復,也啟動環境消毒、災損農作救助與衛生醫療關懷等多面向作為,穩健推進讓市民安心。

台中市政府統計,0728西南氣流豪雨事件,至8月4日解除三級警戒,共計造成320戶民宅積水,另外有285處災情通報,目前均已初步清除,其中有97處均完成搶通,惟後續仍需進行復健工程。鄭副市長表示,災後復建以安全為首要考量,特別針對落石與邊坡滑動等潛在風險區域進行修復,並透過公開透明的資訊,讓市民瞭解進度;其中太平區案件數最多,市府持續透過民政系統與區公所更新修復狀況,協助居民安心通行。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自7月28日至8月4日止,全市共320戶民宅發生局部積水,所幸均於短時間內退去,各轄區區長、公所主秘、當地里長也第一時間前往勘查慰問。此外,台中山區多處傳出土石崩落及道路中斷,經盤點屬區公所權責的嚴重阻斷案件(包含土石滑落及邊坡掏空)計有87案,均已完成緊急搶通。

吳局長補充,後續仍需進行災後復建工程計有54案,其中又以太平區最為嚴重,需進行復建工程48件;霧峰區災情12件、新社與北屯次之,正由技師與人員現地評估經費加速修復,務求效率與品質兼顧。
水利局主任秘書林志鴻指出,屬於水利局的災情通報共75件。經初步盤點,霧峰、新社、潭子、豐原、東勢、北屯及太平區共計25件復建工程,災損類型涵蓋農路坍塌、邊坡滑落及排水設施損毀等,影響當地交通與居民安全。目前已展開勘查,將針對各災損點進行安全評估及復建計畫研擬,估算經費加速災後復建。
建設局副局長顏煥義表示,建設局所屬災情通報共123件,已處理完成122件,唯一尚處理中案件,為北屯區北坑巷往中正露營區路基塌陷,產生高低差暫停通行,車輛可由橫坑巷繞道而行,封閉路段無受影響住戶。另太平區竹村路138巷口下邊坡崩塌導致大湖橋橋台裸露,經橋檢暫無異常,目前局部開放供小車通過。其餘建設局維護的市區道路均已先行搶通並辦理復建。
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台中轄內共有65條登山步道,總長約120公里。此次以大坑風景區14條步道受創最為嚴重,目前已全數封閉,另外非風景區的山區步道也有6條受損,後續將視天候穩定後再入山勘查處置。
經發局副局長林敏棋表示,自來水供應系統維持正常,未獲停水或減壓供水情形;但部分地區小範圍停電及天然氣中斷,經台電與天然氣公司積極搶修,目前皆已恢復供應。
環保局主秘江明山表示,環保局已加強派員清理易淹水區的路側排水孔,避免影響雨水宣洩;另外,家戶垃圾均維持正常收運,提醒民眾掌握雨後48小時黃金時間,清除居家周邊積水容器等孳生源,如有排出受損家具等廢棄物需求,可與當地清潔隊聯繫前往清運。

農業局簡任技正林春良則提醒受災農民盡速做好三件事,包括通報災情、拍照存證及適時復耕,農業部已於昨日公告台中市為落花生、胡(芝)麻、紅龍果、百香果、辣椒、胡瓜、絲瓜、薑、青蔥及和平區水蜜桃品項農作物的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提醒損害率達20%以上農民,可自即日起至8月19日止,向公告地區轄內相關區公所提出申請品項不同的救助金。



除中央現金救助外,市府亦依據「台中市農業災害復建補助作業要點」規定,若有實際復耕需求者,市府加碼補助復耕資材每公頃2,500元至1萬元不等,協助受災農民儘速復耕。
衛生局主任秘書陳淑芬提醒,豪雨過後市民如須清理家園,請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居家可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落實正確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災後傳染病發生。另因近期國際間屈公病及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境外移入風險大幅提升,只要積水大於0.5公分,就容易滋生病媒蚊,請市民務必於雨後48小時內掌握「巡」、「倒」、「清」、「刷」4步驟,加強居家周邊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