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城市人本交通環境,強調「富市台中,行人安全」的核心理念,致力打造台中成為「友善行人之都」。市府自108年起至今年累計改善人行道長度超過152公里,透過人行道拓寬、增設行人庇護島、擴大行人等候區域、全面改善路燈照明及調整車道配置等,提升行人安全與生活品質,不僅屢獲中央金路獎肯定,更於《遠見雜誌》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生活品質與現代化」連續三年蟬聯六都第一,獲評為「生活質感首善之城」。
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市府積極推動人本交通環境的建設,優先改善校園周邊的通學步道。自108年至今,已完成123所學校、總長度達33公里的通學步道改善工程。此外,因應即將於今年10月1日施行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市府已提前啟動人行道調查,針對主要道路上受電纜及電信箱體阻礙的情況進行盤點,共發現583處問題點,已完成改善240處,並持續與管線單位協調整合改善。同時,市府也規劃出台中市人行環境發展策略藍圖,訂定每年改善25公里人行道的目標,持續優化城市的行人環境。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市府還積極向中央爭取多項補助,包括「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及「均衡城鄉村里道路改善計畫」,透過多元管道全方位提升城市的人本交通環境。其中,台中市在「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中,首波獲內政部核定24案,總金額高達新台幣5.46億元,不僅全國核定案數最多,經費更是全國第一。此外,台中市更獲交通部113年度「各直轄市、縣政府轄管公路養護考核」公路路況維護及行人空間維護2項績優,創連續2年獲金路獎肯定,彰顯台中市在推動行人安全方面的領先地位與成果。
建設局表示,市府建設團隊除提升人行道的寬度與平整度,也積極改善全市路燈照明,將傳統鈉光燈汰換為全新LED節能路燈,兼具提升照明度及達到節電效果,並自112年開始特別針對車流量大、人潮眾多路段,如文心路、市政特區道路、環中路等重要路口,更換計2,825盞LED燈具,最高瓦數達140瓦的LED高流明燈具高達2,490盞,另建置117支四臂燈桿,大幅擴大照明範圍與亮度,進一步提升行人與車輛的夜間安全,營造出更安全、友善的夜間環境。
建設局進一步指出,過去道路規劃以「車輛為主」,隨著社會與交通需求的變遷,「以人為本」的設計已成為重點。市府將持續透過工程設施優化、改善路燈照明及無障礙設施等,提升人行環境品質,解決空間不足與路面問題。未來,市府將推動通用設計,確保各類使用者,包括老年人、孩童及身心障礙者,皆能享有安全、便捷的行人環境,致力於打造「有愛無礙」的友善行人之都,讓台中成為保障行人安全的城市典範。
建設局補充,台中市近期人口突破285萬4,000人,成為全台第二大城市,日前《遠見雜誌》公布最新縣市總體競爭力榜單,在民生最關鍵的「生活品質與現代化」面向,台中市拿下全台龍頭寶座,為連續三年蟬聯六都第一,獲雜誌評為「生活質感首善之城」,展現其作為民眾心目中最理想宜居城市的實力。
The post 穩健打造「友善行人之都」! 中市優化行人環境屢獲中央及雜誌評比肯定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