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加速推動都市

謝國樑接待日本自

確保水路順暢 中

新北記者友好交流

Contact Info

  • ADDRESS: Street, City, Country

  • PHONE: +(123) 456 789

  • E-MAIL: your-email@mail.com

  • Home  
  • 新住民在臺灣|丁燕飛的25年:把想像的「落差」,活成「自我修煉」與再次「蛻變」
- 地方

新住民在臺灣|丁燕飛的25年:把想像的「落差」,活成「自我修煉」與再次「蛻變」

分享文章 記者/游宏琦 高雄採訪報導 1956 年湖南邵陽生的丁燕飛,民國 90 年來臺。她從「寶島想像」跌入 […]

新住民在臺灣|丁燕飛的25年:把想像的「落差」,活成「自我修煉」與再次「蛻變」

分享文章

記者/游宏琦 高雄採訪報導

1956 年湖南邵陽生的丁燕飛,民國 90 年來臺。她從「寶島想像」跌入現實的經濟寒流,沒有退場,反而把落差當功課—「照顧七旬榮民夫君到 97 歲」曾為了取得台灣身分證北上陳情、在高雄帶起姐妹互助。她說:「我們不懂政治,但懂得把生活過好;若能和氣交流,我們願做兩岸的和平使者。」

丁燕飛,常與同為大陸嫁來台的新住民朋友,參與許多公益演出/圖 丁燕飛提供

破題|當想像撞上真相,練成一種心性

課本與影像裡的臺灣,是「四小龍」「山海絕美風景」;真正落地後,她遇上股災後的景氣下行,發現日月潭沒想像中那麼遼闊、阿里山與澄清湖也不若故鄉的大山大湖。失落是真實的;但她選擇把這份想像的落差,活成「自我修煉」與第二次「蛻變」。

丁燕飛,加入台灣傳銷公司,學習社交、融入人群,為自己開拓新視野。/圖 丁燕飛提供

家計的縫隙:把有限過成有底氣

初來臺時,榮民先生每天給的生活費非常有限。她仍咬牙過日子:接臨時工、學照顧工,能省就省,先把家顧穩。SARS 那年,多數人避醫院,她背著清潔用品進病房當一對一看護;把照顧對象一天洗三次、從指甲到口鼻都打理乾淨,只因「自己怕髒,也怕病人受委屈」。這些年,她把省與勤練成穩定的呼吸。

榮民老公,總告訴她;「我最多再活一年」結果在丁燕飛的細心照顧下,共同生活了25年,最後以97歲高齡辭世。

丁燕飛,專訪說明影片連結🔗:

街頭抗議的第一次:為身分證北上

聽見姐妹們為縮短取得身分證年限而串連,她就號召十多位新住民半夜搭車北上陳情。家裡因此開了「家庭會議」,態度強硬、氣氛緊繃——她第一次見識在異地的「說不出口的孤單」。但她相信:不是一個人的功勞,但一起做事就會有改變。

北上抗議說明;專訪影片連結🔗;

法規小知識|「8→6 年」怎麼來的?

廚房到病房:從照顧他人,也照顧自己

她說,自己最大的本事不是口才,而是耐心。先生常說「我大概再活一年」,這「一年」拉長成25 年;她把好食材都留給他、把自己練成可靠的妻子。直到 97 歲道別,她才真正明白:愛,是把日常持續做久。

協會的志業:讓被幫助的人,成為能幫人的人

在高雄,她把「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做成姐妹的靠山:

  • 開語言與就業力課程,協助熟悉勞動規範;
  • 串接在地社福資源,從接受援助走向參與服務;
  • 鼓勵在地公共事務的溫柔出聲,讓社會看見新住民是貢獻者,不是標籤。

她喜歡一句話:「人到了異鄉,最需要的,是被看見、被尊重,然後站起來去幫下一個人。」

主動參與兩岸論壇,希望促進兩岸的了解與和平。/ 圖 丁燕飛提供

兩岸關係的觀點:少一點對立,多一點深入的了解,讓生活更加美好!

她對兩岸只有幾句樸素的話:

  • 把人先放在立場前:少一些標籤,多一些傾聽彼此的日常需求——孩子教育、就業安穩、長照醫療,其實都一樣重要。
  • 讓交流回到生活現場:市場合作、校園互訪、社區與公益協作,比口號更能消融誤解。
  • 練習媒體識讀與同理:避免以單一事件放大成群體偏見;遇到衝突,先「求理解、再表意見」。

她說:「我們不懂政治,只想把日子過好。如果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對立,生活自然會更美好。」

評論|把想像的「落差」,活成「自我修煉」與再次「蛻變」

丁燕飛這代新住民,走過三個階段:想像的臺灣 → 現實的臺灣 → 修煉後的臺灣。

  • 想像讓人啟程;
  • 現實讓人受挫;
  • 修煉與蛻變,讓人安身——在照顧裡學責任、在街頭學公民、在協會學彼此。

當社會爭辯意識形態時,她們用很慢的方式推動很難的事:把一戶家的日子過穩、把一個人的身分完成、把一群人的尊嚴撐起來。這種細水長流,就是最有力量的蛻變。

人物側欄

  • 姓名:丁燕飛
  • 出生:1956 年,湖南邵陽
  • 來臺:民國 90 年
  • 家庭:照顧榮民夫君 25 年,至 97 歲辭世
  • 現任: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 理事長

《聲明》

「墨新聞《新住民在臺灣》系列報導」為墨新聞與高雄市菁英飛雁創業育成協會共同合作完成;本篇受訪個案由該協會推薦,經當事人同意採訪與刊載。

關於我們

最專業的 668Enews 新聞網網站,提供網路新聞平台,讓公司品牌曝光!

新聞媒體|廣告合作|專案口碑行銷

SEO優化|影音新聞|記者會活動

Quick Link

聯絡LINE ID : @156nlrqe

加LINE好友 : https://lin.ee/r2ghmBz

客服信箱 : 668enews@gmail.com

最新新聞

中原大學攜手

新住民在臺灣

© Copyright 2025, 668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668ENews新聞網